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,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,諾敏河與畢拉河流域中上游,大興安嶺東麓南坡。隸屬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畢拉河林業局。公園總面積22081公頃,公園內的地貌可分為山地、丘陵、火山、河谷平原等類型,森林覆蓋率89%,以興安落葉松、白樺、山楊等針闊混交林為主。公園內河流縱橫,水泡湖泊密布,主要有諾敏河、畢拉河、扎文河等,均屬嫩江支流。公園內有較高經濟生態或科研價值的野生動物159種,如駝鹿、水獺、松雞、哲羅魚、細鱗魚等。植物500多種,如白蓮、杜鵑等。這里有我國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——鄂倫春族,以及蒙、滿、達斡爾、鄂溫克、回等7個少數民族,民族風情濃郁,多民族文化并存,民風質樸,粗獷豪放,熱情好客,是旅游觀光、休閑度假、科考探險、回歸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好去處。
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由于大興安嶺山脈的阻隔,蒙古高壓和西伯利亞寒流,均有一定程度的減弱,而溫暖、濕潤的東南季風沿大興安嶺南坡上升,常形成風面降雨天氣,使得本地區比嶺北溫暖、濕潤,有利于林木和農作物的生長,年平均氣溫零下11℃,極度端最高氣溫35.4℃,極度端最低氣溫-45.4℃,年平均降水量400~500毫米之間,早霜期始于9月上旬,晚霜期終于次年的5月。無霜期間130天,植物生長期110天左右。
過去,這里一直是內蒙古大興安嶺中的原始森林保護區。只是因為近年來對這片原始林區的開發,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以及“林海石瀑”才漸漸被揭去神秘的原始面紗,向世人露出真面目來。2000年2月,經國家林業局批準,建立了畢拉河林業局達爾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。這里有獨特的自然景觀,有神秘離奇的達爾濱湖、巍峨突兀的四方山、嬌艷多姿的達爾濱羅、雄偉壯觀的神指峽、怪石嶙峋的石海奇觀等。為開發沉睡了幾個世紀的達爾濱湖旅游資源,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,畢拉河林業局現以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加速發展,F已推出達爾濱湖垂釣、達爾濱湖水上運動等旅游娛樂項目,根據季節的變化,還專題開辦了賞杜鵑等各項娛樂活動。
達爾濱湖:距畢拉河林業局局址129公里。被人們譽為林海中的“天然公園”!斑_爾濱”是鄂倫春語“遼闊的水面”之意。 達爾濱湖系古代達爾濱火山爆發后巖漿沉積堵塞河谷而成的堰塞湖,東西長約3.5公里,南北寬3公里,平均水深1.5米,面積約15平方公里。不但風光秀麗,還盛產各種魚類。湖面四周環山,層巒疊嶂。黑石砬子、褐石砬子,奇峰突兀,紋理斐然,還有紅、黃、褐、綠等五顏六色的火焰石。湖畔奇石嶙峋,在奇石塊上披滿蘚苔,在斷裂的石縫里長滿了花草。湖的四周是濃密的原始森林,湖面四周還有粉紅色、淺紅色的水浮蓮花、白色菱角花,湖面時而魚躍。野雞、魚鷹、鴻雁、烏雞、松雞、啄木鳥、丹頂鶴、白天鵝盤旋于湖面、林間。
達爾濱羅:與達爾濱湖并稱為姊妹湖,鄂倫春語中“羅”是指比湖小又比水泡子大的水面,也就是中等湖的意思。距大楊樹火車站80公里,靠近大楊樹至烏爾旗漢公路,是典型的火山堰塞湖,由黑石子、褐石子圍成,湖邊樺樹林、柞樹林郁郁蔥蔥。這里剛開發時,羅中的鯽魚也不知生長了多少年,偌大的身驅足有一尺寬,已無法在水中自由游動,只能慢慢“橫行”,兩只眼睛也大小不一,經常朝水面一側的眼睛大,朝羅底一面的眼睛小。
四方山:從畢拉河林業局向西北行程30多公里,有一座海拔933.4米的四方山。是幾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一座休眠火山,號稱“大興安嶺的巨魁”。從遠處望去,山頂好像被一刀割去,四四方方平整得好像古代的烽火臺,故名四方山。山頂上有火山口積水形成的天池,池水清澈可飲,水色碧綠幽深,四周都是蜂窩狀的礁石,是火山巖漿冷卻后形成的高聳石壁,像一堵石頭筑成的墻。登上四方山,極目遠眺,好似群山在低首朝拜。高聳入云的四方山是憑眺興安林海的極好地方。在它的周圍,遍布著大小不一的幾十個火山口,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萬年前達爾濱火山噴發的壯觀場景。
神指峽:從達爾濱羅向西走7公里,便到了堪稱大興安嶺一絕的神指峽。峽內綠樹搖翠,石壁如削,河水湍急,響聲震耳。峽谷長約20公里,平均深30~50米。讓人矚目的兩座突兀怪險的石峰,遠遠望去似首尾相連,相互對峙,瀑布由山石間飛流直下,畢拉河水從峽谷中穿梭而下注入諾敏河,峽谷兩岸植被為針、闊混交林。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幾萬年前,火山噴發后,熔巖堵塞河道,造成洪水泛濫,給附近生活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一位神仙從此路過,用手指在此劃出一道峽谷,從而疏通了河道,神指峽也由此得名。是大興安嶺惟一的一條大峽谷。
煙囪石:因該石形似兩個并列的煙囪,故被當地人稱為“煙囪石”。在諾敏河中,雖然經受浪拍水擊,仍巋然不動,展示著“中流砥柱”之壯美。煙囪石呈黑褐色,高約有7米左右,上寬下窄近似圓柱體。傳說力大無比的獵手莫力根看到諾敏河在洪汛期間流速太猛,經常泛濫,使下游成災,就從山上搬來巨石,放在河的中心,擋住了激流,減緩了水流速度,保護了下游的農田和村莊。這一壯舉至今為人們所傳頌,莫力根成為當地各族人民心中的英雄。
黃菠蘿石海:在距離達爾濱羅30公里的大楊樹至烏爾旗漢公路線上,有一片開闊的玄武巖石頭群,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的石海,那里的石頭清一色的蜂窩狀,而且大小相同,猶如人工鑿削,每塊石頭的裙部都長滿了深綠苔蘚,猶如石頭從地下生長出來的;鹕綆r的顏色或黝黑或灰褐,呈蜂窩狀,在陽光的照耀下,似寶石放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,它們有的似小兔在跑,有的似青蛙在跳,有的似野豬在狂奔,有的像狗熊在嬉鬧,連成一片,形成石湖、石河景觀。石頭縫隙間長滿了落葉喬木石海黃菠蘿。這種樹木十分珍貴,特別適合制作高檔家具。黃菠蘿樹之間還長滿了火紅的杜鵑。
扎文火山:在扎文河林場境內,距大楊樹至烏爾旗漢公路5公里處,有一個橢圓形的火山口。據專家推測,火山是約9萬年前爆發的。扎文火山口和掛在火山口周圍壯觀的碎石帶,這條碎石帶浩蕩綿延,就像瀑布一樣由火山口直瀉而下,當地人由此稱它為“林海石瀑”。這條“林海石瀑”是約9萬年前扎文火山爆發時噴發的火山熔巖形成的。更令人叫絕的是,在扎文火山口和“林海石瀑”周圍,地上都是大小不等的火山巖碎石,其上有以興安杜鵑為主的植被,而且杜鵑高約1.5米。連綿十幾里的興安杜鵑林每到春暖花開時節,這里便成了一個巨大的橢圓型天然大花壇。5月上中旬,姹紫嫣紅的興安杜鵑在尚未消融的白雪映襯下,在云武巖上爭相開放,香氣撲鼻,形成著名的“興安杜鵑峽谷”,步入其中如臨仙境。
諾敏河漂流:從煙囪石自然村至諾敏鎮渡口,漂流長度約10公里,漂流時間2小時左右,“回歸自然,挑戰極限”,那股探險一般的刺激,會讓你終生難忘。
興安杜鵑觀賞節:在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內,生長著連綿幾公里的興安杜鵑林。5月中旬,皚皚白雪尚未融盡,興安杜鵑卻漫山遍野一片火紅。公園每年5月舉辦“興安杜鵑觀賞節”,海內外客人宛若進入仙境,沉醉于杜鵑盛開的美景中。
消息